你要去哪?

没头绪?

面对威胁到生命的事件(如恐怖袭击)时,高达75%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而不知所措,只有15%的人做了能助他们逃生的反应。

回想近期内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从曼谷、巴黎、土耳其,到上周发生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中心的爆炸事件,闻者无不心惊胆战。一连串的恐怖袭击之后,我们应该意识到,恐怖主义的魔掌已迅速伸展,恐怖袭击已不再只是发生在外国。无论出国旅行或待在家里,我们都有可能遇上。

自然,我们都不希望身陷恐怖袭击事件当中,倘若不幸遇到了,你当下该怎么做,才能提高你的逃生机会? 《大脚印》整理了专家们的建议,供你参考。

1. 要有心理准

我在哥本哈根旅行的时候,半夜突然被火警吵醒。无知的我居然不是马上逃生,反而以为是房内的火警失灵,竟然尝试把火警的电池取出。直至发现楼下来了消防车,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幸好那次的火警只是虚惊一场,事后回想起来,若真是发生了火灾,我浪费了多少可逃生的时间?

多名巴黎恐袭事件的生还者说,当恐袭事件发生时,他们误把枪声当作烟火声。当我们没准备听到枪声时,若发生了开枪事件,我们会以为那是其它的事,因为开枪事件不在我们的预期之内。

“我们之所以易受攻击,那是因为我们根据认知做出反应,而非情势。” 心理学家兼军事生存教官 John Leach 在接受 BBC 的访问时说。

想一想,进入电影院看电影时,你可曾注意逃生出口在哪吗?

2. 快速反应

正如火警事件,我们在想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之间所花的时间,是可致命的。倘若你一早就想到可能发生的最糟情况,那可大大缩短思考的时间。

根据 BBC 的报道, John Leach 的调查显示,当面对威胁到生命的事件时,高达75%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而不知所措,只有15%的人做了能助他们逃生的反应。

“问问自己,如果大事不好了,我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John Leach 解释。

等其他人先行动是人的本性,但采取果断的行动才能提高生存机率。

3. 别让自己成

英国反恐安全办公室在其反恐指南内指出:你若看得见袭击者,他们也可能看见你。

“有了掩护,就能避开枪火。” 前英国士兵、军事教官 Ian Reed 说。

坚固的掩护如混凝土墙是最好的选择。

“好莱坞电影常把汽车描绘成可防弹,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如此,有车当作掩护总比没掩护来得好。” Ian Reed 说。

别让自己成为攻击目标也意味着别轻举妄动。“每当有人移动时,就有枪声。” 巴黎恐袭事件生还者 Theresa Cede 说。

英国反恐安全办公室的建议是:跑为上计,若逃不了,就躲起来。别忘了把手机静音。

Reed 则说,逃跑有其危险性,因为逃跑的动作容易引起造案者的注意,但在某些情况之下,逃跑是一个好主意。

“在巴黎恐袭事件侥幸生还的,是那些装死的。” 瑞典民防协会的 Yvonne Norrgård 说。

4. 相信专家

“警察、消防员和医护人员知道该怎么做,请让他们做该做的事。如果你有特别的技能有助于当时的情况,你可询问是否可以帮忙。不然,让这些专家们发挥其长。” Yvonne Norrgård 说。

恐袭事件发生后,警察必会展开调查,以避免恐袭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可别妨碍了调查工作。

“打个比方,如果刚发生了爆炸事件,你发现了一个没人看管的包包。别误事,千万别尝试移动或触动那包包。” 瑞典一名资深警员 Lars Förstell 说。

5. 互相照应

“和在你周围的人合作可提高你的生还几率。” 社会心理和群体行为专家 Chris Cocking 说。

7/7伦敦恐袭发生之后,Chris Cocking 在访问了数十个生还者后得到一个结论:撤离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是当人们合作的时候。

若是有人受伤了,大家也可帮忙覆盖伤口,或挤在一起取暖。

6. 逃脱之后

“尽可能远离案发现场,越远越好;找更多更坚固的掩护保护自己,或到最近的执法单位寻求帮助。应假设会有第二波袭击。” Ian Reed 说。重要的是听取警务人员的建议,因为他们可能对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美国红十字协会说,执法单位能提供最准确的资讯。透过电台或电视跟进事件演变、听取执法单位的指示是最安全的做法。

*参考文章: BBC

mm

梦想家,数字游民,身在新加坡,心向世界。《大脚印》创办人。理想的生活里有一架笔记本电脑和不断切换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