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谁不是这样,一路上边走边遭诈、边遭诈边长智,边长智边思考人性善恶,这样走过来的吗?直到某天,总是绷紧神经,不时质疑施出援手的人,不再来者不拒, 推开善意,进而错失邂逅美好的机会。
冠病肆虐全球已过两年,如今出游仍受诸多限制,手续繁琐。
封国期间百无聊赖之际,英国 BBC 及 Netflix 推出改编自真实事件的《蛇惑》(The Serpent),讲述杀人魔查尔斯索布莱(Charles Sobhraj)在上世纪70年代,冷血残酷地勒索、绑架、投毒并杀害多名游客,以获取受害人财富、护照及身份等,最终落入警网的经过。
观完首集即入坑,仿佛透过镜头下的泰国、香港、印度、尼泊尔、法国等地景色,赴了好几趟旅行。
比起视觉上的旅游盛宴,索布莱如何有计划地向游客释出善意,一步步逼他们坠入死亡圈套的情节,更令人心有戚戚焉,曾经在旅途遇过的善与恶,一一浮现脑海。
咱们谁不是这样,一路上边走边遭诈、边遭诈边长智,边长智边思考人性善恶,这样走过来的吗?直到某天,总是绷紧神经,不时质疑施出援手的人,不再来者不拒, 推开善意,进而错失邂逅美好的机会。
那些可恶的司机
旅人间老生常谈的话题,总离不开如何遭砍菜头和避免被坑的经验,但有时无论日防夜防,总会经历一两桩倒霉事。
巧合地,几次出游被诈的经验,都跟交通有关。一次是在胡志明市(Ho Chi Minh),那时已非菜鸟游客,甫下机就拦下一辆德士,想说从机场招车准不会出错,到了市区付了一笔可观的车资,也不觉有误。
后来才从当地人口中得知上当了,硬生生被坑了好几倍的车费,看来是司机在跳表动了手脚,当作个教训。
友人也有类似经验,在当地找了摩哆导游,说好价钱,拟好路线,结果被载到荒山野岭,遭索比原本说好价码贵上几倍的钱,才肯载她回市区,单听都觉得毛骨悚然。
另外一次,是在前往多巴湖(Lake Toba)的路上,在码头下车时,硬生生被司机狮子开大口,要求多收一倍的车费,试过争论,终究不敌对方凶神恶煞之势,付钱了事,破财消灾,原本愉悦的心情,顿时大打折扣。
经一事长一智

有了几次遇诈的经历,旅欧初体验更是格外谨慎,出行前在网络上爬文,大略知晓不法之徒在景点向游客下手的行骗伎俩。
果不其然,人到了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附近时,那些被旅人形容得绘声绘影犹如电影般的骗与受骗情节,活生生在眼皮底下上演。
兴许看我落单,不用多久就被人搭讪,半推半就要在我手腕系上幸运手绳,大脑快速扫描网络教学:第一、别停下脚步,第二、别提问,第三、摇头回绝。
三大绝招尽出,对方仍不罢休,苦苦纠缠,还召唤附近的 “同事”,一同为我祈愿纳福,几个人七嘴八舌搞得我头昏脑涨,最终大喊一句:“我没钱!” 大伙愣了一下,眼看没戏唱,纷纷撤退,另寻其他比较好下手的肥肉。
行骗者花样百出
硬为游客戴上手绳,算是常见的索钱手法之一,也曾在其他欧洲城市,遇过花样百出的无本生意。
像在柏林(Berlin),一走出最靠近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的地铁站时,被人拦下兜售 “折扣” 假门票,好在出发前曾做功课,德国凯旋门全天免费开放,不然傻乎乎地掉入骗局,只能眼巴巴看着一杯精品拿铁飞走。
累了,在附近的公园歇歇,遇到几组年轻人上前,拿着表格要我署名,各种人道至上的名堂都有,说是齐力反毒品、对抗全球暖化,拯救人口贩卖等,殊不知若一签下名字,就会被缠上要求付钱,没完没了。
此外,独游西班牙时,在多数著名的圣教堂外,则目睹不少妇女,截停路过游客,边用橄榄枝轻拍他们的身体,边念念有词,然后伸手讨钱,在教堂边默默观察,多数人摇摇手离开,掏出几欧零钱打发妇人的,也大有人在。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当然,并非所有向你搭讪的人都来者不善,愿不愿意敞开双臂接受他人好意,得取决于自己相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多点。
2018年底背包游斯里兰卡(Sri Lanka)时,全程搭巴士移动。抵达机场首站要到康提(Kandy),跟着网络资讯搭嘟嘟车到附近巴士站,再怎么等也等不到车,向旁人问路,不是对方不谙英文,就是答案不一。
直到一名自称曾到狮城打工的年轻小伙子前来搭讪,言语间得知我要去康提,便说:“你来错地方了。来,我带你去另外一边搭巴士。”
语毕,男子起身就走,跟?不跟?内心天使与魔鬼拼命拉扯,没时间再三思考,想说光天化日,若真遇险的话,拔腿就跑呗。结果呢?脑海预演的大逃亡小剧场根本没上演。
咱走了好一段路,来到另一个巴士站,男子带我上其中一辆巴士,还用当地语言跟剪票员说话,接着对我说:“这里到康提约三小时,放心,到了他们会叫你。”
我还来不及道谢,男子就跳下车扬长而去,这份善意,开启我在斯里兰卡通畅无阻的巴士之旅。
每当谷歌地图无法显示巴士资料及讯息有误,亦或是迷路时,总会遇到当地人 —— 清洁工、零食摊妇女、身穿制服的学生、嘟嘟车司机等热心相助,令我一次次安心抵达目的地。
潘卡什
在旅途行走多年,好人好事何止一桩。
疫情前的最后一趟出游,人在印度,因为去不了锡金邦(Sikkim),临时决定改去被称为最贫穷的比哈邦(Bihar)。
一天上午,在街上溜达,一名骑着摩托的男子停在我身边,寒暄几句后,名叫潘卡什的他,说要尽地主之谊载我兜兜风逛景点:“你无需付钱,只要帮我的摩托添油即可。”
纵使心有顾虑,我扔选择上车。接下来整天,潘卡什载我四处游览一番,还驶入郊区田野,一睹寻常人居家生活,调皮的孩子追着摩托跑,虽然家不富裕,但却快乐地成长着。
不仅如此,潘卡什还邀我到他负责打理、由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纺织工作坊作客,向我介绍规模不大的工厂,主要聘请当地单亲妈妈或妇女,好让她们能赚取收入养家。
另外,知道我无法透过手机预订前往瓦拉纳西(Varanasi)的火车票,他二话不说载我到镇上的购票处,替我买票,几经波折,票终于弄到手,已是夕阳西下,我不但添了车油、跟他买了个帆布环保袋,更请他吃了顿晚餐,作为这段友谊的见面礼。
祝旅途愉快,安全归来

我经常回想,这段经历,原本不在行程计划中,倘若当初潘卡什邀约时,因怕误上贼船而拒绝对方,就不会与后来的事相遇。
写到这里,想起《蛇惑》剧中那些毫无保留地相信索布莱而赴约的旅人,最终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制作群在片尾写了一段话:“To all the young intrepids who set out with big dreams. But never made it home”(本剧献给那些怀抱伟大梦想而启程,最后却永远回不了家的年轻勇者们),令人陷入沉思。
如果你也刚好想念旅行,仍记得一路上相遇的善与恶,诚心推荐你观看本剧。
* 主图摄影:林道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