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主张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的旅游方式。奈何,这一次我也成了这种人。在车上,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日语、教华语。说着说着,我们就会开始聊到大家文化上的差异,然后从谁的脸上看到惊讶的表情。
一直以来,我对美国并没什么憧憬。恰巧得到一个难得的机会去夏威夷念书,又碰上圣诞假期,就想说或许可以去美国大陆看看。不然,念完书后,我应该不会千辛万苦去办美国旅游签证,再长途跋涉飞去那里了!
斟酌了几个地方,最后锁定美国大陆西部。那里的天气较为和煦,也最靠近夏威夷。由于我们的时间有限,只有区区的一个星期,因此不期待可以去很多地方。成功订了便宜的机票后,我才开始计划行程。原本想独自出发,最后演变成五人自驾游。
我们先飞去加州(California)的洛杉矶(Los Angeles)。再从那里出发到阿里桑拿州(Arizona)的大峡谷(Grand Canyon)及红岩山城喜多那(Sedona)。之后,再去坐落于内华达州(Nevada)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然后从那里返回夏威夷。
轻松舒服畅游去
这一回出游,三男(日本人)二女(马来西亚和台湾人)。有爱车的男生随行,驾车方面我完全不需要操心。况且我没有国际驾照,要帮也无能为力。为了不纯粹坐享其成,我就效力 “车以外” 的事情,如行程及路线的计划、住宿安排、导航设置。
至于上网选车、订车、租车的一切手续,我就让男生全权处理。高桥先生是三人之中最有主见、驾车也是很稳的,所以他就理所当然成了负责人。很多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驾车,其他人就在车里说说笑笑,累了就睡觉。在日本,他也时常一个人驾长途车到处去。他说驾车可以令他很专注,不想很多事。真的吗?我自己则是相反。驾车时,尤其是在听到某些歌曲时,好多过往的回忆都会突然跑出来,像老朋友去同学会般,在我脑子相聚。
车厢内的文化交流与冲击
我一向不主张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的旅游方式。奈何,这一次我也成了这种人。在车上,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日语、教华语。说着说着,我们就会开始聊到大家文化上的差异,然后从谁的脸上看到惊讶的表情。
“如果前面那辆车走得很慢,却一直占霸着快车道,你们会怎么做?”
“就耐心地等而已咯。”
“在我的国家,我们会开高灯照过去,或者尾追得很近。在某些国家如中国或印尼,司机会不停响笛,就是要人让路。”
“不可思议!我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冲击频频发生,幸好我们依然可以安安全全、没穿没烂地横跨三州!
日籍驴友的集体主义
其中一晚,我们在 Flagstaff 兜了很久,都找不到预定了的住宿。问人、查地图,还是找不到。后来我们怀疑其中一间就是(住宿招牌上的名字与在网上预订的不相同),所以就打算下车去问问看。
一般上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一人下车问,其他人在车上等。确定这个地方没错了,才去把车停好,然后大家拿行李办手续。可是呢,日籍驴友的作法就不是如此。他们会找个地方把车停下、关掉引擎、大家一起下车去问。日本人是很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的民族,很多时候,做东西都是 “一起” 的。我呢,则是一个注重效率的人,如果所谓的集体主义会浪费我觉得不必要的时间或人力,那都不会是我的选择。
还有一次,我们到了拉斯维加斯,台湾女驴友说要去 Premium Outlet 血拼,需要几小时。也因为日本人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不想血拼的其余四人,也都得在那里消耗数小时等她血拼完毕。其实当天是可以放她在血拼的地方,然后我们去别地方的。那样,想血拼的可以尽情拼(不需顾忌有人在等她),不想血拼的也可以做其他比 “痴痴地等” 更有意义的事。
老实地对彼此说 “不”
由于其中两名日籍驴友是我在夏威夷的室友,大家早已知道彼此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比如说,我是六七点就吃晚餐的,而他们则是晚上八九点。因此,有时他们很迟才出去吃晚餐,我都不会随行。太迟吃,只会令我晚间睡不着。日本人是十分含蓄、不直接的民族,和我的性格相差千百里。在决定一起出游前,我已经告诉他们我是怎样的人,并阐明他们可以不需顾忌太多地跟我说老实话(尤其是要拒绝我的时候),不必绞尽脑汁要如何转弯抹角。
出发前我们对彼此已经有某程度上的心理建设。一起出去玩,我希望大家都开开心心。该婉拒的时候,不要不好意思。
馋嘴的后果
在拉斯维加斯,我们入住 STRIP 南部的 Hooters Casino Hotel。那里的鸡翼很著名,但酒店送给我们的却是吃牛扒的免费餐劵。第一晚,我们逛 STRIP、顶着寒冷的天气看了几个户外表演、走了好远好远的路,回到酒店时已经是十点多了,大家又冷又饿。大伙儿拿了餐劵去吃免费牛扒,我也不落人后。点餐时,我问侍应是否有小块的,他说没有,牛扒的大小都一样。
一向吃素的我,原本想说浅尝、试试味道就好。没想到,桌上的那瓶辣椒酱实在太美味。我吃着吃着,就把整块牛扒给吃完了。那么夜了还吃那么大份的食物,已经是不健康的了。虽觉得十分罪过,但吃下去了,又能怎么样?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都会很难入睡,但那晚竟然睡得香,可能是太累的关系。只是没想到,好戏还在后头。
隔天醒来,我头晕晕的,肚子也不太舒服,整个人都很不妥。虽然如此,我还是和大家一起出去,不想很可悲地独自一人待在酒店。撑着撑着,好难受。后来,没到了一个地方我都留在车上睡觉。是昨晚的牛扒作怪,我呕了一些消化不了的牛扒出来。久没吃肉,现在连那个消化牛肉的能力也没了。当晚,一抵达酒店,我连澡都没洗就摊在床上不省人事了,而且还觉得手脚冰冷。幸好,折腾了一天,隔天醒来就没事了,可以健健康康回夏威夷去。
我把心留在……
三州当中,我最喜欢的是亚利桑那。我一向钟情于大自然和小镇。对我来说,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太城市了。除了令人为之惊叹的大峡谷和喜多那,我们也路过了 Seligman、Williams、Flagstaff 和 Kingman。简简单单的小镇,小店林立,没有矗立的高楼,让人觉得很舒服。再加上下雪,意境更为浪漫(虽然真的很冷)。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白色圣诞,就发生在这趟旅程。
Seligman 有一间很著名的 Angel & Wilma 礼品店,但由于我们抵达当天是圣诞假期,小店没营业。回程时我们再 “特地经过”,但或许时间太晚了,依然是吃闭门羹。Williams 是在大峽谷入口前的小鎮。在这里,你也可以从火車站搭观景火车到大峽谷。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66号公路(Historic Route 66)。这条被州际公路所取代的公路,是美国人所说的公路之母(The Mother Road),也被称为美国大街(Main Street of America)及威尔·罗杰斯公路(Will Rogers Highway)。它横跨美国,从伊利诺伊州(Illinois)的芝加哥(Chicago)、密苏里州(Missouri)、堪萨斯州(Kansas)、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德克萨斯州(Texas)、新墨西哥(New Mexico)、亚利桑那(Arizona),直到西岸加州(California)的圣莫尼卡(Santa Monica),全长3,940公里。这一条横贯公路,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以及嬉皮年代的free style,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在西岸有了另一次的美国梦。直到州际公路(Interstate Highway)的崛起,66公路才又没落。籍着皮克斯(Pixar) CARS 这部动画电影,才又唤起人们对66号公路的美好回忆。
旅游资讯:
花费
短短的一星期旅程,花了大约美金1000。若扣除机票,在美国大陆的花费大约是每人美金550。
- 机票(HNL-LAX):USD 201.00
- 机票(LAS-HNL):USD 230.50
- 交通(租车、汽油、泊车费):USD 254.85
- 食:USD 67.16
- 宿:USD 144.21
- 其他(明信片、邮票、纪念品):USD 81.30
- 租吉普车六天:USD 971.57
住宿
- 平均每天USD 47.06。为了配合大队,住的都是 Hotel、Motel、Inn(不然我是会去住背包客栈的)。日籍同学从日文手机版的 Expedia.com 都可以找到不错的优惠,有时打折后还比背包客栈便宜。若看英文版或用电脑查看,那些优惠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