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之所以被成为“假”日,似乎意味着这小段日子只是日常生活里的小插曲,一个短暂的假象,一段虚假的日子,它只是在“真”的日子里的一个缓冲,一个突变,也可以说是一个衔接,一个桥梁。
近期气候异常炎热,电风扇也显得无精打采,敷衍地呼呼吹气,每天蜇居在同一个空间里,望着书桌前的窗外,茂密的绿荫在猛烈的阳光下闪闪发亮,似乎正在嘲笑工作室里枯燥乏味的我。
Poor Moon 的《Holiday》这首歌,最适合我此时此刻的情景。
歌曲一开始的过门,让人联想到电影常有的一幕画面,有个人在炎热的下午支颔发呆,不经意昏睡过去伏在桌上打盹,然后脑海逐渐从模糊中浮现一个清晰的白日梦。
这首歌是一场梦境,在主唱歌声的处理上,特意加上飘荡悠扬的回音,让人感觉他似乎正在远处呼唤着听者从现实中脱离到虚幻里。我不再受困于同样的四面墙里,环绕周遭的具象逐渐褪去颜色,消散到另一个空间去,虽然我还是原来那个角色,可是却似乎被放置到了不同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可以依我的喜好而建立。这里没有注视的目光,没有缠人的电话,没有生活的牵绊,没有精神的负担。
我幻想一个假日。
海风习习,椰影婆娑。
清晨时,我赤脚慢跑在泰国兰塔岛长长的洁白沙滩,感受着脚板烙印在潮湿的细沙上,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足印。在那里,什么都不必想,只是躺在海边的躺椅静静看书,与海边小酒吧的酒保闲聊,喝喝冰冷的啤酒,或是骑着电单车随意在乡间小路驰骋,任由迎面而来的风吹散头发。
田园雾霭,夕阳艳红。
黄昏时,我在老挝的万荣,沿着南松河散步,聆听着在清澈的河里嬉闹的小孩欢笑声,村民们在河里洗涤各种各样东西的忙碌声,偶尔不远处的农场传来牛的哞哞声,走着走着想停下,就任意坐在河畔的草地,感受着他们所传递过来的幸福。到了夜里,选择一处可以隐隐听见潺潺河水的河畔餐厅,细细品尝道地小菜,在笔记簿上写一些什么,困了就回到旅馆在虫鸣声中安眠。
我幻想这种随时可走的旅行,兴之所至的假日。
偶尔我很喜欢这种没地方可去,没景点可看,没事情可做的旅行,不必规划路线,不必安排交通,不必担心费用,所有事情基本都不需要动到脑筋,就纯粹放空,让繁复的思绪暂时收进深处的抽屉,只携带轻便的随身行李。
然而这类旅行我认为并不适于维持太久,若维持太久难免就会变得散漫,放空得太久会逐渐失去重心,慢慢被卷吸入虚浮的漩涡,最终感到迷失。假日之所以被成为“假”日,似乎意味着这小段日子只是日常生活里的小插曲,一个短暂的假象,一段虚假的日子,它只是在“真”的日子里的一个缓冲,一个突变,也可以说是一个衔接,一个桥梁。因此,当这个“假”维持太久,就会变成“真”,或是换另一个说法,它就将永远变成假,让你分不清什么才是真。
因此最理想是可以维持在一场白日梦般的长度。
在窒闷的空气中飘荡的《Holiday》,优柔摇摆,抓摸不定,主唱软绵绵且梦幻的声音不停召唤“在远方,在假日里”⋯⋯
忽然间虚幻的音乐嘎然而止,清晰的吉他声流出,仿佛意欲将听者唤醒,回到真实的现实日子里。
(*即便不能如愿马上就走,听听歌,幻想一下,也好!我想,这就是歌的魔力,带你去一个你向往的地方,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