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哪?

没头绪?

別因为执着而错过了彼此了解的机会,唯有放下,你才可以学习包容彼此的不同。

我喜欢远距离欣赏布达拉宫,从旅馆的天台望去,到处是五彩经幡,随风飘扬。到了日落时分,夕阳余晖不偏不倚打在矗立于山丘的白宫墙上,显得雄伟而孤傲。

当然,布达拉宫已经不再神秘,半个世纪以前,达赖喇嘛出走布宫之后,这里再也不是政教之地。而今,这里已成为为游客熙攘,争相到访的旅游景点,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打卡地标。

对很多向往西藏的旅人来说,布达拉宫,就好像是拉萨的大门。既然来到,就算不想与内地来的游客挤个像沙丁鱼一样,我还是会願意不厌其烦地带着初访的朋友前往参观,因为这处处有玄机的达赖冬宫,几乎概括了西藏的前身今世。

布达拉宫,早已失去政教合一的意义,对许多前来拉萨的游客来说,那是一个非去不可的指标,也是一个可以了解西藏前世今生的历史博物馆。
布达拉宫,早已失去政教合一的意义,对许多前来拉萨的游客来说,那是一个非去不可的指标,也是一个可以了解西藏前世今生的历史博物馆。

乘坐了四十二小时的青藏火车来到拉萨,行前已经被告知由于尼泊尔发生严重地震,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进口,基于安全理由,暂时关闭一阵子。E先生难掩失望之情,因为此趟旅程,是为了世界最高峰而来,至于沿途的景点,他似乎兴致缺缺,随团的成员,无不听过他私下的唠叨。坚贞的基督信仰,让他自我隔离于充满藏传佛教色彩的景点之外。这些景点,几乎是宗教场所,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选择待在外等候,往往一等,可能就是好几个小时。

沿途参观的庙宇,本身就是具有浓厚藏传佛教色彩的建筑艺术,更是一座座瞭解西藏文化的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旅人,本身就是抱着好奇和学习的心态,前来藏传佛教圣地。大家放下各自对信仰的执着,走访各个寺庙,聆听当地导游钜细靡遗地解说,竖起耳朵,希望能更多地瞭解这个神秘的青藏高原文化。

虔诚的信徒,从各地千里迢迢来大昭寺朝圣,磕了无数次的长头,额头都沾满了灰土,但那份毅力叫人动容。
虔诚的信徒,从各地千里迢迢来大昭寺朝圣,磕了无数次的长头,额头都沾满了灰土,但那份毅力叫人动容。

不同宗教信仰的旅人们,如果因为信仰不同,而坚持选择过门不入,那你可能错失了更多瞭解西藏文化的机会。E先生是一位热心的人,然而坚定不移的信仰,却成了他与这片土地之间的隔阂。我想来西藏传福音,他说,那是上帝给予他的一份功课。

然而,我无法想像,此趟行程的功课,对方学到什么。很多时候,我看到的,仅仅是徘徊在当地人家门前的他,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和不断地自我救赎。难得千里迢迢前来,克服了高原反应,却无法包容彼此信仰的异同,缺少了平等的交流,那会是一份怎样的功课呢?

自己无法想像,只能尊重对方的选择,但总是暗自替他感到可惜。

在西藏,所到之处都可以见到扎堆的五彩经幡,随风飘扬,空气中也弥漫着祝福。
在西藏,所到之处都可以见到扎堆的五彩经幡,随风飘扬,空气中也弥漫着祝福。

拉萨乃至西藏各地的寺庙,本身就是一本西藏地方史书,那是最快瞭解地方文化的方式,在深入瞭解地方文化之后,才有一个公平的平台,去促进彼此对于信仰与文化的交流。藏族文化,与宗教密不可分,我们在瞭解当地风土民情的同时,不可能跳过宗教信仰这一块;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信仰的虔诚,而无不动容。

信仰,成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支柱。

撇开宗教色彩,纳木措的景色已足以让人惊艳。
撇开宗教色彩,纳木措的景色已足以让人惊艳。

然而,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执着于自己想法的旅人,为了给別人灌输自己的观念,而忘了做到登门拜访这最基本的礼仪。纵使主人家不介意,但来客也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我不是藏传佛教徒,但对于各种宗教信仰,我们可以尝试学习,而深入了解彼此的方式,就是放开胸怀,走进別人的家里,与別人真诚地交流。

我记得在一次采访工作中,认识一位礼仪师,对方曾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至今。他说,人生没有什么忌讳,因为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忌讳这些东西,只是一个阻碍自己往前的力量而已。別因为执着而错过了彼此了解的机会,唯有放下,你才可以学习包容彼此的不同。

mm

前上班一族,全职打杂,游走设计、影像、文字与旅行之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