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色調,是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的結合:淡褐加上灰黑。透過 ‘世界最佳糕餅大師’ Pierre Hermé 的指引,帶你見識小而精緻、如馬卡龍般色彩斑斕的巴黎。
我緊張地等着。
巴黎第十七區一棟典型的巴黎式建築里,三樓,一個極有品味的工作室兼研究所是我身處之處。六月清淡的陽光從玻璃屋頂撒下,照在大理石的桌面上。工作室的一角,一個由大理石碎片砌成的巨大心型從屋頂垂下。石頭,法語為 “Pierre”。
鋪上了厚地毯的木製梯階沒起多大的消聲作用,腳步聲從樓梯傳來,一個身影接着出現。面色嚴肅帶點靦腆,白色長袖襯衫燙得平直,袖子捲起露出銀色手錶;黑色丹寧褲,擦得光亮的黑色皮鞋。

“你好,我是 Pierre Hermé,歡迎來到巴黎。” 他伸出手,握手的力度紮實。
我的心撲通撲通跳着。和我握手的,是被法國《Vogue》雜誌譽為 “糕點界畢加索” 的 Pierre Hermé。你或許也吃過他做的馬卡龍。襯衫上的鈕扣是反過來縫的,這甜點大師果然具藝術家風範!
“你如何定義 ‘在巴黎完美的一天’?” 我問 Hermé 先生。
“不用上班的一天,起床後先來一杯綠茶,然後再喝一杯咖啡。接着到 Le Royal Monceau 吃 brunch。下午逛博物館或看展覽、逛街。傍晚到 Parc Monceau 跑步,晚上到餐廳用餐。這就是我完美的一天。” Hermé 先生回答。
我用心地聽着,簡單的回答里藏着旅遊 “葵花寶典”。在接下來的數天,我逐一造訪 Hermé 先生喜歡的地方,那些沒有成群遊客,只有巴黎人的地方。

高雅的法式早午餐
由法國鬼才設計師 Philippe Stark 設計的奢華酒店 Le Royal Monceau,除了在設計方面成為話題,酒店更於2014年獲歐洲高級酒店指標 Villégiature Awards 頒發《最佳歐洲酒店早餐》榮銜。
星期天的 brunch,在法國藝術家 Stéphane Calais 創造的 “A Garden in Paris” 天花板裝飾下享用。服務生領我到餐廳一角,用象牙色亞麻隔出來的私密空間,抬頭即有蘭花、黑白藝術照、和高雅的吊燈。
點了一杯香檳,正要啜一口,剛好與坐在對面的女士打個面照。我做了個 “乾杯” 的姿勢,她點點頭,以微笑回應。坐在她身邊的老太太亦是盛裝打扮,真是賞心悅目。
香檳的香氣在我的口裡打轉,我深吸一口氣,把咖啡、鮮橙汁、培根、麵包和糕點的香氣,一併吸入鼻腔。

羅丹徒弟的博物館
第一次在歐洲參觀精品博物院。Hermé 先生說,他喜歡這博物館的中庭。
以著名雕塑家羅丹的徒弟 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命名的 Musee Bourdelle,曾是 Antoine Bourdelle 的工作室。此工作室至今依然原封不動地保留在博物館裡。博物館收藏了500多件 Antoine Bourdelle 的雕塑作品,還有他的畫作、攝影作品和私人收藏,讓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免費參觀。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作品 ——《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就展示於博物館的大堂里。
博物館內果然有個綠意盎然的靜謐中庭。中庭里擺放着 Antoine Bourdelle 著名的銅像,包括了《Virgin of the Offerings》。中庭里樹葉搖晃,陽光透過枝間葉縫篩下銀色光斑,看着《Virgin of the Offerings》,想着羅丹的《沉思者》,Antoine Bourdelle 的理性形象似乎更鮮明了。

巷弄里尋咖啡
“我一天要喝三杯咖啡,我喜歡源自巴西的咖啡豆。” Hermé先生說。
來到第三區,在巷弄里找到了 L’Arbre à Café,Hermé 先生愛喝的咖啡:Iapar Rouge du Bresil,是在這裡買的。
小小的店鋪瀰漫著咖啡香。店主 Hippolyte Courty 主張 “公平貿易”(fair trade)、生機互動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從尋找咖啡農夫、篩選、接洽,直至入口、焙烤咖啡豆和宣傳,皆親自參與各個步驟。他也提倡教導農夫如何提高咖啡豆品質。目前,其公司從巴西、埃塞俄比亞、留尼汪島、哥斯達黎加、夏威夷和南印度進口咖啡豆,並在嚴厲的篩選後,把咖啡豆分銷到對咖啡豆有要求的巴黎企業,包括香格里拉酒店。
“從種植咖啡,到焙烤咖啡豆,這過程就像一場橄欖球比賽。隊里只要出現一個表現不好的球員,就會毀了全部。” Hippolyte 說。
我幾乎不敢相信,眼前這位滿腔熱血的男人,在經營咖啡豆之前,在大學裡研究中世紀意大利歷史。
去年九月,L’Arbre à Café 在原址開設了品牌的首家咖啡館。

小蒙馬特
我再問 Hermé 先生:“巴黎境內有像你做的馬卡龍那樣色彩斑斕的社區嗎?”
我認知里的巴黎色調,就是巴黎鐵塔和凱旋門的結合:淡褐加上灰黑。我勢必要從 Hermé 先生口裡問出更多我不知道的巴黎。
他面有難色。這問題難倒他了。
“你去 Rue Sainte-Marthe 看看吧,那有一家賣橄欖油的店,我常光顧。” Hermé 先生想了好一會兒後說。

我在早上約十一點走到 Rue Sainte-Marthe,意外發現街角有一家設計精緻的小餐廳,叫 “Lula”,便決定先吃點什麼。餐廳里賣的全是有機或不含麩質的食品。漂亮的店主 Luciana 在哥倫比亞出生,十五歲那年來到巴黎。Lula 是她的乳名。
“我小的時候,媽媽喜歡用有機食材煮東西給我吃,食材多數是自家種的。
我原是時裝設計師,但要在巴黎闖出一個名堂實在太難了!兩年前我突然萌起了開生活風尚店的想法,在店裡賣我兒時愛吃的有機食物,同時也賣一些用有機棉製成的生活用品。” Luciana說。
我選了面向 Rue Sainte-Marthe 的落地玻璃窗前的吧台式位子坐下,吃淋上了無花果醋的有機沙拉和藜麥。窗外的色彩斑斕簡直不像巴黎,倒讓我想起三藩市或墨爾本的 Fitzroy。背景音樂居然是《我等着你回來》。很跳 tone。
“很美是嗎?很多巴黎人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呢!我都跟人說這裡是小蒙馬特。”
Hermé 先生推薦賣橄欖油的店 —— La tête dans les olives 就在附近。店主 Cedric Casanova 非常熱情,曾在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擔任娛樂角色的他,說起話來表情十足。店裡賣的商品,皆是 Cedric 從意大利西西里引進的。

不交易的買賣
我繼續在巷子里溜達,發現了一家精品唱片店:Penny Lane。
“進來,進來!你走上又走下,走了很多次了,我注意你很久了!” 站在櫃檯後的店員用法式英語嚷着。
我的臉頓時紅了起來。不期而遇的美好。
“你隨意看看。喜歡哪個 CD 或黑膠就讓我知道,我播給你聽,不必買。”
奇怪了,開門不做生意?
Penny Lane 志在推廣獨立音樂,唱片店對業主來說,更像圖書館,歡迎知音人前來欣賞音樂。買與否,不是重點。

晚上十點,我在位於 Belleville 小區的 Le Baratin 小酒館裡,津津有味地吃着 Hermé 先生大力推薦的燉牛頰(另一必點是羊頭肉 terrine)。
回想 Hermé 先生推薦的巴黎私房景點,皆是一些色彩斑斕、小而精緻的地方。這和他的糕點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已是殿堂級的大師了,心裡居然還容得下那麼多不起眼的小店。
那顆大理石碎片砌成的寬宏大心,應該就是關鍵吧?
(編按:Pierre Hermé 於2016年6約在紐約舉行的 “世界50最佳餐廳” 頒獎典禮中榮膺 “世界最佳糕餅大師”。)

旅遊資訊:
簽證
- 新馬國民免簽證,欲知更過簽證詳情,可瀏覽此網頁。
交通
- 巴黎的地鐵四通八達,是最好的代步方式。你也可考慮購買 Paris Pass。
- 若要搭計程車前往機場,不妨考慮改搭 Uber,價格更便宜。
住宿推薦
- 位於第十區、就在 Rue Sainte-Marthe 附近的 Generator Paris 是不錯的選擇。
- 若想要住得奢華一些,可考慮位於凱旋門附近的 Sofitel Paris Arc de Triomphe。
氣候
- 巴黎的夏天(六至八月)的平均氣溫約25度,偶爾會超過30度。
溫馨提醒
- 巴黎的扒手多,務必小心保管隨身物品,特別是在火車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