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哪?

没头绪?

“想像力”,可以沉积成“想法”,“想法”在摄影里是塑造“风格”的法宝。

学摄影,除了学表相的技术之外,更应该培养的能力是——观察力和想像力。

在前面的专栏文章中提及的,将自己的眼睛变成长焦镜,便是让自己的视线从天地之浩瀚移往光线、色彩等细节上的观察行为。观察,更像是发现;发现需要专注,专注便能捉住每一个过眼云烟、每一个故事情节。于是,照片便有了清晰的主题。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的——观察容易,想像很难。比如说在旅途上,要是老天不卖人情,硬是以一张大灰脸示人,很多摄影人便失去了拍照的冲动;这个是时候,我大都会想像自己是个正在谱哀伤情歌之类的音乐人;一个情人跑掉的雨天下午……随便一个开头都能让我漫无边际的遐想下去;于是,玻璃窗上的雨珠、路上的落叶、一件因来不及收而湿透的白衬衫……样样都成了拍摄的素材。

Bigfoottraveller.com l 观察力 vs. 想像力
一片苍白的景色。

如果“观察”是眼球的运动,“想像",就是脑袋的体操。一念千里,这是跳脱影像框架最好的练习。每个人其实都能够去发掘自己的想像力,去拍表面看到的画面以外的事物;比方说想像如果眼前的这棵树会表达情绪,它会跟你说什么?它快乐吗?它会想像自己有一天可以离开土地,到另一个地方生活吗?想像力的训练,不外乎不断问自己问题:如果这样,然後那样,以此类推;如果看到是假像,那什么是真相,以此类推。

你也许会想,拍照就拍照,想那么多干嘛?那是事实!如果你是个有主见的人,固然不用如此;但这个社会习惯被喂食的人不少,“想法"是什么东西?一公斤多少钱?我自己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摄影除了是兴趣,也是我的表达工具,换句话说,我既用文字,也依赖摄影来表达;加上我没事也爱看电影、听音乐,这些所有进补而来的营养,让我习惯了在不同媒材之间自由穿梭。要是单靠“美景”(或“美人”)才能拍好照片,相机早就被我束之高阁了。

Bigfoottraveller.com l 观察力 vs. 想像力
我在峇厘岛爆炸案发生的第二年遇到了泥菩萨,那个时候峇厘岛的旅游业仍然还没有在重创中复原。

“想像力”,可以沉积成“想法”,“想法”在摄影里是塑造“风格”的法宝。但想像空间既然漫无边际,想像力自然也可能难以驾驭,最后如何从忽左忽右的想像力推积出来的想法中,找出风格,那可是一项大工程。

我的偶像,日本摄影师菅原一刚用的方法,我非常推荐大家尝试。他建议摄影人,从自己的摄影作品中挑出喜欢的10张照片,并将它们排成一列,然后心无杂念地去回想“当时拍这张照片时的心情”,如此一来,10张照片串联起来的“心情写照”便足于归类成风格的取向。

有了观察力和想像力,想要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的机率便会大大提高。让大家一起努力吧!

mm

文字工作者/摄影爱好者。1997年开始背包旅行,大多时候孤身上路。用旅行来修行,用相机来观察,用文字来表达。著有旅游摄影系列《不玩会死》丶两性系列《诚徵前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