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公路》更像是一本關乎男人心事的小說,淡淡地敘述男人在成長過程中、成年歲月里的渴望、憂傷和妥協。一段段公路旅行固然精彩,但穿插其中的原生家庭、愛情、工作、自我等課題,才是小說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主角 “我” 22歲那年和大學朋友雅若騎着摩托,展開兩千公里的路程,橫跨馬來西亞半島八個州屬。正因為小說背景是自己熟悉的國度,當我還在用眼睛追隨文字時,腦里的記憶已自行整合,拼湊成一幕幕清晰的圖像:三號公路的海景椰林、東西大道的雲霧山林,甚至還有宜力、淡邊、笨珍、豐盛港等地的小鎮風情。
但一開始,我對《寂寞公路》就設定錯誤,以為這是本旅遊或愛情小說。最後卻覺得它更像是一本關乎男人心事的小說,淡淡地敘述男人在成長過程中、成年歲月里的渴望、憂傷和妥協。一段段公路旅行固然精彩,但穿插其中的原生家庭、愛情、工作、自我等課題,才是小說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特別喜歡主角在關丹遮拉丁海岸(Cherating Beach)學衝浪的章節。那是主角告別不健康的愛情與職場後,自我沉澱的一段悠閑時光。除了詳細地描述學習衝浪的過程,還穿插各國旅人、本地人的小故事。他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這個小地方,看似悠閑度日,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在尋找某些東西:或是自我、或是愛情、或是體驗。那天晴的文字輕描淡寫,但冷不防也會觸及內心柔軟之處,讓人不禁陷入回憶。
書里尚有一段話,讓我覺得意味深長。
“雖然大家在馬來西亞的土地上呼吸一樣的空氣,不過空氣里的成分各不相同,有差異甚大的風土人情。馬來西亞半島很小,從北到南也不過是一千公里左右的距離,但在各個地域上竟有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
我確實被這句話感動。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遠比我們所知道的定義,來得更多更廣。我們常常籠統地以種族、語言、食物、政黨等去區分各地域,但其實馬來西亞每一座城市、鄉鎮,甚至每一區居民,都有其獨特之處有待發掘。另一邊廂,在各種差異間,我們竟然也同時以身為馬來西亞人為榮。這當中所包含的情感,奇妙又複雜。
《寂寞公路》讓我懷念起 “在路上” 的日子。
曾經我也背起簡單的行囊,一站一站地遊走在不同的地方,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認識各個有故事的旅人。彷佛在尋找某些事情的答案,卻也盡情享受當下,暫且忘卻未來。
只是,《寂寞公路》為我提供一個新視角:不一定要千里迢迢跑到國外,才稱得上 “在路上”。以旅人的姿態,在自己的國家展開長期的公路之旅,也能擁有各種新鮮有趣的體驗和故事。
待疫情撤退之日來臨,也許我們都該認真地策劃一場本土旅行,把對外的眼光拉回來,好好地正視孕育我們成長的國土。
《寂寞公路》由紅蜻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可在紅蜻蜓網店、有店、城邦等購買。
* 作者阿琦喜歡閱讀,也愛寫閱後感。欲認識更多新書,可追隨 BookQi 書 ·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