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 Fournier Bay,遠處一隻活躍的座頭鯨,或許是向同伴或向在一旁的衝鋒艇展示它的力量,幾十噸重的身體從水中躍出、跳起,再重重地砸向水面,濺起翻騰的浪花,完美地展示了三次 “鯨躍”。
七年前因為際遇,我第一次到訪南極(Antarctica)。雖然記憶早已模糊,但對於大自然可以有多美這樣深刻的衝擊,卻留在心底。
後來又有機會一次又一次的到訪,讓我一遍遍地欣賞和讚歎。
如今放下了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我成為南極的探險隊員,每年有機會在四個月的時間裡往返於南極的不同角落。
因着自然而感動的瞬間,不但沒有因為來的次數多了而減少,反而與日俱增,愈發覺得感恩於大自然的饋贈。也因為這樣的際遇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許是一生才有一次的體驗,所以時常記錄自己遇見的片段,用文字與圖片與大家一起分享。
抵達天堂
今天的故事與海洋中的龐然大物 —— 鯨魚有關。
從起航開始天氣就一直不錯,不僅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溫柔,南極也給面子,一個多月來陰霾不斷的老天爺終於露出了些陽光笑臉。
下午到了 Fournier Bay。等待出發的時候來到甲板,突然看到我們的船在海的另一邊。腦子裡有一秒鐘的短路,覺得我在哪。接着意識到,原來那船是和我們長得一摸一樣的姐妹船。
Fournier Bay 可算得上是另一個天堂,無法用太多的言語來表達。
天氣好得不像話,藍天、白雲、陽光灑滿整個海灣。因為有着眾多冰川的供養,海灣里到處是白色及藍色的冰雪。低空雲、高空雲形狀多變,太陽曬在我的臉上,熱得發燙,實在讓人迷惑,這是不是南極。
真是叫人目不暇接
方登上小小的衝鋒艇,就被座頭鯨(humpback whale)環繞。不是一頭兩頭,是八、九、十頭,數不過來!只聽到周圍是一陣又一陣低的沉呼吸和噴出水汽的聲音,眼睛還看向前方下潛的鯨魚,耳朵就聽到左邊鯨魚的噴氣,而手裡的相機還不管對焦與否持續咔嚓着。
緊接着,雪鸌(又名南極雪海燕)在冰山頂上盤旋,小巧的銀灰風鸌坐在水面上,張着黑溜溜的大眼睛望着我們。
遠處一隻活躍的座頭鯨,或許是向同伴或向在一旁的衝鋒艇展示它的力量,幾十噸重的身體從水中躍出、跳起,再重重地砸向水面,濺起翻騰的浪花,完美地展示了三次 “鯨躍”(breaching),大家都驚呆了。
溫柔的龐然大物
鯨魚是聰慧、溫柔的生物,知道我們在旁邊,常常會好奇地圍着我們轉轉。有時候,他們會從衝鋒艇下游過,小艇上的人們便會緊張得憋住呼吸,生怕它們隨意一個擺尾,就打翻小船。然而,在那麼多次的相遇中,沒有一次發生過這樣的事。它們總是溫柔地貼着小艇划過,好像在和我們玩耍一般。
座頭鯨算目前在南極見到機率最高的鯨魚,下潛時翻尾巴是它們的招牌動作,潛得越深,尾巴翹得越高。100年前,捕鯨獵人曾大量捕殺座頭鯨,隨着捕鯨行動在南極被禁止,數量慢慢恢復。Fournier Bay 是座頭鯨在南極 “吃飯” 的好 “餐廳”。
約二公里開外的巨大冰山因為不斷融化失去了平衡,突然開始翻轉沉浮起來,製造着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鯨魚在冰山前來回巡遊着,皮划艇小隊還在那附近活動,大家頓時緊張起來。幸好嚮導有經驗,前進後退一切安穩。
愛吃蝦的海豹
在冰山區巡遊時,遇到了數種不同種類的海豹,吃得肚子圓滾滾地在浮冰上休息。
食蟹海豹(crabeater seal)張開大嘴打個哈欠,我居然抓住時機拍到了它的牙齒。之前總在旅遊講座會上看到主講人分享食蟹海豹的圖片,而這是我第一次用鏡頭捕捉到它們特殊的牙齒 —— 如小鉤子,專門為吃磷蝦設計的。
是的,食蟹海豹這名字聽起來像是吃螃蟹的,其實只吃蝦。食蟹海豹的牙齒能夠起到跟鯨魚的鯨鬚一樣的作用,大口地吞下海水和磷蝦,通過牙齒過濾,把海水排掉,只留下磷蝦,即可愛也實用。
別了,再見
第一次看到磷蝦風暴(krill storm),成群的磷蝦在攝氏零下的清澈海水裡清晰可見。我想着:“哇,有這麼多磷蝦在這裡,鯨魚肯定會來我們的旁邊吃蝦了!”。並沒有。Fournier Bay 的磷蝦數量及其多,因此吸引鯨魚和海豹前來捕食,它們只顧進食,完全不理會我們。
在我們和姐妹船結束了各自的巡遊活動後,所有的探險隊員集合,在幾艘衝鋒艇上一起拍的大合照,簡直是一場盛大的 party。
隊員們駕駛衝鋒艇離開,陸續返回各自的船。遠處,一頭鯨魚用尾巴不斷地拍打水面。為什麼?不知道。關於鯨魚,人類對它們的了解非常有限。沒有拍下照片,但那個瞬間留在我的心裡。

旅遊資訊:
如何前往?
- 線路最成熟、最快捷的方法,是飛往南美洲阿根廷的烏斯懷亞(Ushuaia),乘坐游輪前往南極半島區域和福克蘭群島(Falkkland Islands)、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Island),以及穿越南極圈。絕大多數游輪公司都是從這裡出發的。
- 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Punta Arenas)是另一個南極門戶,可乘搭游輪或飛機前往南極半島(Antarctica Peninsula)、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
- 可也從紐西蘭出發前往南極的羅斯海區域(Ross Sea),但線路有限。
南極探險團須知
- 南極的旅行主要根據船隻噸位大小、載客人數、船隻新舊程度、去往的區域、在南極停留時間、以及是否乘坐飛機進入南極而劃分,這些都決定了最終的價格。
- 一般船票價格介於6000美金到20,000美金(不包括前往南極點的超級奢華線路)。偶爾可在烏斯懷亞找到 last minute 的船票,較便宜。
- 乘坐船隻過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噸位越大越穩;國際南極旅行社協會(IAATO)規定每次登陸活動不能超過100人,因此人數越少單次活動時間越長;船越新設施條件越好。
- 坐飛機過德雷克海峽舒適度高於坐船過德雷克海峽。
- 目前營運的游輪公司不少,所有前往南極的游輪公司都屬於 IAATO 管理,在 IAATO 可以看到相關郵輪公司介紹。
- 部分游輪公司提供華語翻譯服務,會為華語乘客提供講座的翻譯。包括 Polar Latitudes、Hurtigruten、Quark Expeditions、Albatross Expeditions、Antarctica21、G-Adventures、Silversea、Poseidon Expeditions 等。
- 具體選擇須根據個人的預算、假期長度、暈船與否等綜合考量。
最佳旅遊季節
- 每年僅在夏季(11月 – 3月)可以前往南極旅行。夏季的平均氣溫為攝氏0度左右,溫度範圍介於-15度至15度之間。根據風力情況體感溫度差別會比較大。
裝備
- 南極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因此夏季雖然依然寒冷,但仍然可以忍受。
- 一般建議攜帶防風防水的衝鋒衣、衝鋒褲;羽絨服、羊毛衫及保暖內衣。
- 防水手套、帽子、圍巾、墨鏡和防晒霜都是必不可少的。
- 怕冷的還可以攜帶暖寶寶。
- 登陸時須要穿高筒的橡膠靴,游輪公司一般會提供收費或免費的租賃服務,不必自己攜帶。
- 船上室內平均溫度大約介於攝氏20 – 25度間,因此還須攜帶在此環境下穿的輕便衣物和便鞋。
- 照相機(廣角+長焦鏡頭)、GoPro、手機等都是留下紀念的好工具。當然,有時只用眼睛記錄在心中也是美好的體驗。
簽證
- 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所以前往南極無須簽證。然而,遊客因為須到南美國家乘船,因此須根據出發國家(阿根廷、智利、紐西蘭)辦理對應國家的旅遊簽證。
消費
- 一般在游輪上可使用歐元、美金以及信用卡,所以信用卡是最為方便的。
- 南美洲的智利使用智利比索;阿根廷使用阿根廷比索。可攜帶美金在當地兌換。
旅遊路線
- 基本線路為經典南極半島。
- 升級版線路為穿越南極圈。
- 再升級為南極半島+南喬治亞島+福克蘭群島。
- 頂級線路為南極點(South Pole)。
- 特色線路包括從紐西蘭出發的羅斯海探險。
- 南極游輪之旅與一般的游輪旅遊不同,更偏向於探險旅行,所以每天到訪的地點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天氣情況等多種因素隨時調整。因此,選擇線路時不用查看具體的每天登陸的地點名稱,都是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