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前進,我有備而來,出外全程戴上口罩,觸碰物件後或用餐前務必消毒雙手。當時,西孟加拉邦還未出現肺炎病例,一些路人、店員或住宿員工看見一個戴口罩的黃皮膚人趨近,難免皺起眉頭,不發一語。
踏入三月份,正當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緩和,全球各地卻遭病毒侵襲,包括印度。印度防疫第一招:從3月13日起至4月15日,暫停發籤和取消已發電子旅遊簽證,以控制入境人流。
當時,我人已在加爾各答(Kolkata)。經過多番查證,已入境的遊客,不受此限令影響,仍能在印度自由走動。
旅途充滿變數

這原本是一趟因迷戀瓦拉納西(Varanasi)恆河而計劃流浪印度的三周之旅,旅途本就難以預測,在印度逐步封國及疫情夾攻下,無疑增添更多變數。
第一重擊:原本從加爾各答北上前往與尼泊爾、中國及不丹接壤的錫金邦(Sikkim)計劃泡湯。當前往位於加爾各答的錫金旅遊辦公處申請入境准證時,被守在門口的老伯無情擋下:“Closed. No permit.”
原來,早在不丹出現第一宗肺炎死亡案例後,錫金邦地方政府火速施行封城措施,確保當地 “零疫情”。這也意味着,我要嘛在這印度第三大城市多待幾天,要嘛提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在還未作出任何決定前,逐步放慢遊走加爾各答的步伐,更仔細地觀察當地日常。
在疫情中前進,我有備而來,出外全程戴上口罩,觸碰物件後或用餐前務必消毒雙手。當時,西孟加拉邦還未出現肺炎病例,一些路人、店員或住宿員工看見一個戴口罩的黃皮膚人趨近,難免皺起眉頭,不發一語。
我下榻的一間民宿老闆甚至說:“你無需戴口罩,我們西孟加拉很安全。” 我不發一語,只是輕輕點頭。面對一些人的竊竊私語或背後嘲笑,我不以為意,人之常情嘛。
人從哪兒來?
除了對疫情進展充滿憂慮外,加爾各答給我的印象,是一波又一波的四重奏:震懾、畏縮、恐慌、驚喜……
震懾。加爾各答人口4千多萬,僅僅一個印度第三大城市,就輕鬆完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人口。無論是火車、巴士、街道、市集幾乎人滿為患,即使是平日非上下班或午休時刻,人與車到處攢動,不禁多次納悶:“這些人都從哪兒來啊?”
好比我在參觀著名的印度教達克希涅斯瓦卡利寺(Dakshineswar Kali Temple)後,想從附近火車站搭乘區間火車返回市區,就遇上吃力不討好的事。
眼見火車還未完全停下,大批訓練有素的搭客們一窩蜂衝上車廂。當我回過神來時,就連車廂門口都站滿人群。有些只是握住門把,手腳外露,我再怎麼大膽,也不敢擠上去。足足錯過兩班車後,才投降認敗另尋他法。
觸目驚心

畏縮。展開這段流浪之旅之前,先到南印度欽奈(Chennai)幾天測試水溫,探視能否在印度背包三個星期。欽奈的環境污染雖然也不輕,但仍在自己的接受範圍里。到了加爾各答,走在大街小巷,眼見民生的衛生與環境條件,很難不倒抽一口氣,心生畏縮之感。
我在清晨五點多抵達加爾各答,在路人的指引下,搭上前往都市豪拉(Howrah)的巴士。巴士在永遠擠滿交通的道路上穿梭。經過人群、市集和社區,約45分鐘後,底下川流不息的豪拉大橋就在眼前。
還未七點,天剛破曉,豪拉已經熱鬧起來,生氣勃勃。兩岸隔着恆河支流胡格利河(Hooghly River),東岸陳舊建築矗立街邊,路上停滿上下貨箱的卡車,商家攤販與民眾買賣聲此起彼落,當然少不了加爾各答全天候的最佳伴奏 — 鳴笛聲,因紅眼航班帶來的疲憊,瞬間一掃而空。
步行越過豪拉大橋到西岸,這裡則是交通樞紐,火車、地鐵和巴士站三合一,擠滿出遠門和通勤的人群。我穿過人海,走到岸邊眺望對岸,屏息凝望眼前這條灰濛濛看似過度污染的胡格爾運河,左邊一陣嬉鬧聲浪吸引目光,轉頭一看……大人小孩身浸河中戲水,有的用手勺水往嘴裡喝,沒有下水的人,則拿着大大小小的容器裝水。我全身僵住,腦海里浮生各種疑問,還未到恆河就已見識當地人的大無畏之舉,相信這不是一個外國人能輕易了解之事。
旅人終究抵擋不了病菌入侵
恐慌。同樣在豪拉火車站旁,我展開獵食加爾各答街頭食物之旅。你有聽過兩個曾到印度旅行的人交談時最熱門的話題嗎?我想大概是 “腸胃與飲食的戰爭” 吧!
後來才知道,加爾各答有街頭美食天堂之稱,難怪很難找到餐廳。在生存本能驅使下,盡量挑選肉眼看起來衛生條件不太糟糕的食攤。吃倒不是啥問題,但是喝方面,我是有所忌諱的。
為了防止病菌入侵,剛開始一律禁飲公共飲用水和路邊攤飲料,全程只喝瓶裝礦泉水。
前幾天相安無事,但是有一天,在外面逛了大半天,熱得發狂,抵不住那杯冰冷甘蔗汁的輕輕呼喚,咕嚕咕嚕喝個精光。晚上下榻另一間民宿,裡頭提供凈化水,以為如獲至寶,猛灌補充水分。
再晚一點,肚子翻滾,就知道不是什麼好事,輕微腹瀉幾次,趕緊吞葯。隔天,全面實行間歇性禁食,盡量不喝水,吃點水果補充養分,晚上排便正常。啊,有驚無險!
我在巴黎被好幾個小混混追着要錢,都不曾這麼恐慌過。
收藏館藏驚喜
驚喜。腸胃好不容易打了場勝仗,為了不辜負上天眷顧,繼續暢遊加爾各答。
市內有兩座指標性博物館 — 印度博物館和維多利亞紀念堂。前者號稱全印度三大博物館之一,以藝術考古為主的綜合性博物館;後者是19世紀初為了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印度女王而建。
印度大多景點門票分兩種,一種是居民票,非常便宜,遊客則須要支付相當昂貴的票價。上述博物館的入門票不菲,逛了一逛,票價與參觀性價比是否成正比,我也說不上來,只能說到此一游吧。
反倒是一些名氣不比前兩者響亮的收藏館,比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故居(Jorasako Thakurbari),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的長眠之地 — 仁愛之家(Mother Teresa’s Missionaries of Charity),因為文史資料收藏齊全豐富,且建築保存得宜,而叫人驚喜連連,值得一游。
計劃趕不上疫情

我是在待無可待的情況下,買了張內陸機票,北上比哈爾邦(Bihar)的菩提迦耶(Bodh Gaya),到佛陀悟道之地走走。
3月15日,新加坡加緊入境限制令,從日本、英國、瑞士和東盟國家返國的所有人,都必須強制性居家隔離14天。我按兵不動,如果獅城決定全面封國,最壞的打算,就是從大馬以陸路入境新加坡。(編按:作者定居於新加坡)
算盤似乎敲不響。3月16日,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節節攀升,進一步宣布禁止多國民航班機入境,封鎖多數包括泰姬瑪哈陵在內的著名景點。
同日,大馬政府宣布封國。
當時,我已買了前往瓦拉納西的火車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在一切都還未太遲前,提前結束旅程,立即買了從菩提伽耶出發,經加爾各答和金奈,飛回新加坡的機票。
當我在欽奈等待轉機時,手機傳來新聞簡訊,新加坡政府加強入境限令,所有人無論從哪裡回國,都必須居家隔離14天。
在疫情中前進不到一半回頭,縱然不舍,但我希望這是正確的抉擇。
遊歷欽奈、加爾各答及菩提伽耶短短十天,受盡印度典型的強烈對比衝擊。黑白與色彩、富裕與貧窮、前衛與落後、善良與醜惡等元素周而復始上演,看似格格不入,但在印度,卻和諧又毫無違和感般並存著。
還會到印度繼續前進嗎?人說印度一邦一世界,多迷人啊!這才剛開始呢。

旅遊資訊:
貨幣
- 盧比(Rs),1新幣兌約50盧比,1令吉兌約20盧比。
簽證
- 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台灣護照持有者可申請印度電子簽證。
天氣
- 印度地廣,南北因維度和地形不同而氣候大不同,建議出遊前查詢旅遊目的地的天氣。三月的加爾各答和欽奈溫度平均約攝氏30度左右;菩提伽耶則比較涼爽,晚間溫度可下降至攝氏十多度。
交通
- 加爾各答和欽奈交通發達,有地鐵、區間火車、計程車、嘟嘟和巴士等;應召車方面,則可以選用 Uber 或 Ola。
- 比哈爾邦的菩提伽耶,出入只能搭乘嘟嘟車。筆者從欽奈到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北上菩提伽耶都是選搭廉航 IndiGo,若可容忍一天一夜的車程的話,則可搭乘火車。
欽奈推薦景點
- 卡帕利錫瓦拉爾寺、瑪麗娜海灘、燈塔、欽奈政府博物館、城堡博物館、聖多默聖殿。
加爾各答推薦景點
- 豪拉大橋與花市、恆河支流胡格爾河畔、達克希涅斯瓦寺、印度博物館、維多利亞紀念堂、泰戈爾故居、特蕾莎修女仁愛之家、學院街印度咖啡館、大都會大廈商圈。
菩提伽耶推薦景點
- 摩訶菩提寺、牧羊女紀念塔。